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资讯 > 企业要闻

外场故事2025 | 科研“闯关” 看他们如何“打怪升级”

来源:     作者:信息发布人员     发布时间:2025年10月24日     浏览次数:         

  编者按:

  在建设世界一流电子信息研究所的征程中,有这样一群天奥、十所人,他们时刻准备,是产品设备的守护者,他们无惧风雨,是四处奔波的赶路人,他们吃苦耐劳,是甘于奉献的保障者。他们的故事都发生在外场,一个承载了无数人使命与汗水的地方。近期,我们将陆续推出“外场故事2025”系列报道,共同聆听动人心弦的外场故事,领略天奥、十所人的奋斗风采。

  碧空如洗,轻云如絮,第一重点实验室某系统攻关团队前往外场,开启一场别开生面的“开黑”之旅,完成多个项目的研制与测试验证。对他们而言,这次任务就像一场高难度的“副本挑战”,没有“开挂”般的通关秘籍,有的是对技术高峰的攀登、数据的精准验证以及日复一日的坚守。

01 初入“荒野副本”

  自8月开始,整个外场被厚重的暑气笼罩,烈日炙烤,连偶尔掠过的微风也带着热浪。入驻外场的第一件事就是搭建试验环境,园区内各点位分布临散,尽管团队做好分工,可等到搭建完环境,所有人都已是大汗淋漓。当正式测试启动,大家就顾不得天气炎热了,全神贯注于仪器和屏幕,记录下每条指令和测试结果。在酷暑中,每一组数据都见证了严谨与坚持。

_cgi-bin_mmwebwx-bin_webwxgetmsgimg__&MsgID=5522441456631334982&skey=@crypt_b32a5422_2047d8f0139fce0636623d907e433595&mmweb_appid=wx_webfilehelper

  炎炎夏日里,不仅科研人员要防中暑,电子设备同样需要防范高温带来的风险。由于部分测试设备需长时间放置在户外,而在酷暑天气,仅半个小时的暴晒就会让一台接收机变得异常烫手,高温严重影响其正常运行。

  从高温的手里“拯救”设备变得刻不容缓,团队成员急中生智,充分发挥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利用测试现场的纸箱,开孔后制作简易的风扇通风口,再将改造后的纸箱套在接收机上。这一简单措施既不会影响设备正常接收,又成功降低了表面温度,保障了设备的稳定运行。

02 智斗“层层Boss”

  测试之旅一路走来,除了试验条件艰苦等外部因素,技术难题才是团队最难翻越的大山。

  当团队进行多站定位试验时,由于试验需要将动态的数字场景与静态的设备布局进行对应,以实现虚实结合的半实物仿真状态。这对于项目以及团队来说都是头一次。负责数字场景设计的同事与测向设备的同事多次讨论,经过实际点位位置测量、天线覆盖空域分析、多次的计算与推导,团队最终拟定方案,并圆满完成定位试验。

_cgi-bin_mmwebwx-bin_webwxgetmsgimg__&MsgID=4495342374361864774&skey=@crypt_b32a5422_2047d8f0139fce0636623d907e433595&mmweb_appid=wx_webfilehelper

  在一次暗室对某设备进行验证时,发现测试结果与预期偏差较大。负责该设备的成员耐心的逐一进行了复核与验证,最终确认是天线阵元与接收机连接电缆顺序错乱导致。在发射接收点位反复确认后,他笑着说“没想到不基础的问题原来是基础的原因导致的”。

03 解锁“支线日常”

  若将紧张的科研攻关比作主线任务,那么在外场的生活,便是充满惊喜的“支线日常”关卡。初来时,外场像一张尚在加载中的崭新地图。真正的乐趣,是见证这张地图的“季节更新”。日子在奋战中流过,外场也变得生机勃勃。翠绿的草坪、繁茂的枝叶以及累累的果树,成为了我们触手可及的“野趣”。

  要写外场,就不能只写试验。任何一个成功的“团队副本”,都离不开那些默默提供支援的“暖心NPC”。保安队的“守护骑士”,日复一日的巡逻,铸就了最安心的安全屏障。食堂则是我们的“活力补给站”,总能准时送上热乎喷香的饭菜。还有负责保障的老师们,早已成了大家心目中的“及时雨”,每一次的“支援”都能精准投放,用水、用电、用车,随叫随到,利落又靠谱!正是这些可爱可敬的身影,组成了我们最强的“后援团”,让我们能心无旁骛地在前线“打怪升级”。

  这就是第一重点实验室某系统攻关团队的科研“闯关”故事,那些高温下的坚守、与故障“战斗”的紧张时分、重复了上百次的校准操作,最终都凝结成精准的数据。他们知道,通关不是终点,而是下一场征程的开始——荣誉归于团队,未来始于此刻。


  记者 | 第一重点实验室 刘鸽

  编审 | 王晓冉

  编辑 | 何少凡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