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资讯 > 企业要闻

一场与时间的赛跑:综合射频团队的攻坚60天 | 使命年·攻坚“十四五”

来源:     作者:信息发布人员     发布时间:2025年11月10日     浏览次数:         

  编者按: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天奥微视点特别推出“使命年·攻坚‘十四五’”系列报道,聚焦中电天奥、十所锚定“十四五”目标任务推动战略转型的行动,记录协同拼搏打赢“十四五”收官战的一线故事,展现天奥、十所人牢记强军报国使命、矢志奋斗的昂扬精神。

  

  9月,当测试与评估项目的专家组现场检查最终画上句号时,项目团队才终于允许自己长长地舒一口气。

  过去的这个夏天,对他们而言,是一场在多重极限下的马拉松,更是一次团队精神和集体力量的深刻淬炼。面对辗转多地、人力紧张、问题频发的严峻挑战,团队没有退缩,在困难中并肩作战,最终携手闯过道道难关,共同迎来了胜利的曙光。

1

  

  “在路上”是团队常态

  在这个团队里,“身兼数职”和“在路上”是每个人的标签。

  项目副总师陈港,同时还是所里其他项目的软件负责人。他的行程表密集得让人眼花缭乱:8月到9月,南昌、新疆、大邑……“在单位想碰上他,得靠运气。”一位同事调侃道。他常常是前一天刚回到成都,第二天又拖着行李出现在了机场。

  成员刘鸽的计划也总被任务打乱。晚上10点,她还在调试间里独自进行信号模拟试验。尽管订了第二天下午飞往北京的航班,但当天中午11点半,她依然守在实验室里测试设备。对她来说,出差归来直接回所里为下一场试验做准备是标准流程。

  项目负责人田晓的小汽车变身了团队的“官方摆渡车”。园区测试点之间距离遥远,没有这辆车,大家的通勤痛苦指数和疲惫感会直接飙升。“他的车是我们的‘救命稻草’。”团队成员笑着说。

  

  问题,总是在最意想不到的地方出现

  技术攻关的道路从不平坦。在进行分析评估系统系统联试时,系统联试团队发现,评估显控上有个不要求指标的评估曲线时间轴的推进速度比场景推进速度快得多。团队成员牢记前辈们“事出诡异必有因”的教诲,没有放过任何一个小问题,认真对相关数据进行检查和梳理,最终确定了问题所在。

  外场试验同样充满未知。在进行多站定位时,团队需要首次实现动态数字场景与静态设备布局的精准对应,这没有先例可循。负责数字场景的成员和测向设备的成员反复讨论、测量、计算,最终硬是摸索出了一套“一路法向、一路含角度”的创新方案,成功解决了难题。

2

  

  与天气斗智斗勇

  如果说技术问题尚在预料之中,那么今年夏天的天气则成了团队需要额外应对的“附加题”。

  第一关是“烤”验。没有空调的暗室在初伏后变成了“桑拿房”,汗水顺着下巴滴落是常态。正式测试启动,就顾不得天气炎热了,团队成员全神贯注于仪器和屏幕,每条指令后,调整设备的动作都精准有序。在酷暑中,每一组数据都见证了严谨与坚持。

  第二关是“冰与火”。8月底,团队部分成员转战外场,在40度的高温下寻找观测点,给设备披上“急救毯”防晒,用石头垒稳三脚架。而回到成都,迎接他们的却是连绵的暴雨。团队每天神经紧绷,既担心空气密度影响信号,更怕设备被淋坏。他们为设备穿上了“雨衣”——每晚用防水布层层盖紧,早上再逐一检查。T3平台的设备防护最让人头疼,大家想出了一个“土办法”:用两个大垃圾桶反扣在设备上,再压上防水布,完成这一切时,田晓和刘鸽的衣服早已湿透,分不清是雨水还是汗水。

3

  

  正是靠着这种“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乐观与坚韧,这支团队顶住了所有压力,在“十四五”攻坚阶段,圆满完成了任务。他们的攻坚,没有惊心动魄的宏大叙事,只有一个个被汗水、雨水浇灌出的成功,最终汇聚成了圆满的句号。


  

  记者 | 第一重点实验室 刘鸽

  编审 | 王晓冉

  编辑 | 李玥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