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所百位党员故事】张锡坤 | 她是军中红花 也是战地天使
建党百年历史长河,
涌现无数动人故事。
十所承军工报国使命而生,
经历多少峥嵘岁月。
近期,微视点推出“重温初心·百位党员故事”专栏。用中电天奥(十所)的百位党员故事讲述我们在党的领导下拼搏奋进的历史,分享砥砺前行、自强不息的故事,重温那颗矢志不渝的军工报国初心。
张锡坤,88岁
党龄71年
她是抗美援朝的老兵
更是军中红花与战地天使
她叫张锡坤,是一位从山东老解放区投身革命的女战士。1988年离休前在十所职工医院工作。出生在胶东老解放区的她,从儿童团起就受到党的教育,一心想着跟党走。
1948年6月,她在胶东考入了华东军区白求恩医学院附设卫校学习医务护理知识,经短期培训后分配在华东军区第三野战医院工作,跟随部队转战,她参加了解放战争的三大战役之一——淮海战役。
那时年龄虽小,可张锡坤在工作中却处处向老战士们看齐,同时也得到了她们的关心爱护。其中,对她帮助最大,也是影响很深的是一名新四军老战士,那是医务排的一位女排长,每当医院血浆告急时,这位排长总是会毫不犹豫地给伤员献血。在她的记忆里,排长不仅在淮海战役、渡江战役为伤员献血,而且在抗美援朝的战役中也为伤员献过血。在老排长的带动下,O型血的张锡坤,在一次伤员需要输血时,也踊跃报名献出了300毫升血液。
淮海战役结束后,1949年4月她所在的部队紧接着投入了渡江战役。在炮兵、工兵的支持配合下,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千里战线上强渡长江,迅速突破国民党军队的长江防线。4月23日第三野战军一部解放了南京,5月27日第三野战军主力攻占了上海。经过这两次大的战役,不仅磨练了她的意志,更让她对党有了深刻的认识。
1949年7月,她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在渡江战役中荣获四等功一次。新中国成立以后,1950年8月中旬,她所在的第9兵团正在上海地区整训。时逢朝鲜战场局势瞬息万变,第9兵团紧急接到通知,让以最快的速度入朝作战,于是部队迅速北上,而她们一直到了吉林省集安,才知道部队要过江参战。来不及换装,只是从着装上取下所有能代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标识,由部队留守处保管。1950年11月,她跟随部队从集安跨过鸭绿江出国参战。由于事情紧急,第9兵团的战士们穿的还是南方的单薄衣服,许多战士被当地的严寒天气冻伤。她们医院不断送来很多伤员,山洞里的战地医院床位不够,伤员只能放地上。那时她们一心扑在救护伤员的工作上,医院全体人员都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要全心全意地为伤员服好务。她们把自己的被子拿给伤员用,跪在地上给伤员处置伤口,被战士们誉为“战地天使”。在烽火硝烟的年代,为了不引起空袭敌机的注意,天不亮她们就要完成吃饭(炒面)任务,一日三餐的时间也从来没有准时过。
长津湖战役中,中国人民志愿军第9兵团3个军,在艰难困苦的条件下,创造了抗美援朝战争中全歼美军一个整团的纪录,迫使美军王牌部队经历了有史以来“路程最长的退却”。这次战役,收复了朝鲜三八线以北的东部广大地区。1952年,张锡坤从朝鲜回到吉林安东(今丹东)。
翻开珍藏的有着时代气息的纪念册,看着那一枚枚记录历史的纪念章,特别是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和“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章。现已88岁的张锡坤很动情地说:“虽然自己参加过淮海战役、渡江战役,也曾参与解放上海,但自己基本上都在后方医院工作,没有做出多大贡献。在朝鲜参战的两年多时间里,也没有经历过像电视剧《跨过鸭绿江》里展现的更为艰苦的日子。和那些战士们比起来,自己是个幸运儿!自己只是一个平凡的卫生兵,党和国家却给了自己这样的荣誉。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党的教育也就没有自己的现在。”
编审 | 黄庭柏 编辑 | 郑梦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