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专题专栏 > 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 学习动态
编者按: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回望五载征程,拟开设攻坚“十四五”栏目,总结中国电科心怀“国之大者”,抢抓体系化智能化机遇,深化“一巩固三做强”业务布局,加速推动战略转型,坚决履行强军首责,用一型型大国重器服务武器装备现代化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发展成绩。
获国家科技进步奖101项,国防科学技术奖137项,主导或参与制定29项国际标准并获正式发布;年均研发投入强度超过规划预期,优于中央企业规划目标值;年均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占有效专利拥有量比重超过规划预期,优于中央企业规划目标值……
中国电科紧抓科技创新“头号工程”和高质量发展“本质要求”,持续打造具有电科特色的科技攻关重地,统筹推进原创技术“策源地”、国家级创新平台建设,积极打造科技人才高地,加速推进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全力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取得了一系列新的突破性进展和标志性成果。
中国电科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发展的战略支撑,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
“再接再厉、勇攀科技高峰!”2023年5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中国电科产业基础研究院考察调研,勉励科技工作者,不断攻克前沿技术,打造更多科技自立自强的大国重器。
殷殷期待,不负所托。中国电科有序推进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网络安全、高端仪器仪表等重点攻关任务,原创技术供给能力逐步加强。强化集成电路产业链领域攻坚,离子注入机28纳米工艺制程全系列产品实现国产化;国内率先完成8吋碳化硅成套核心装备的正向设计,推动国内第三代半导体装备进入“8吋时代”。
强化核心元器件自主创新,突破光谱一致性工艺控制等关键核心技术,研制出全球首款九谱段TDICCD及成像组件并成功上星应用。北斗、卫星通信等多类芯片年供货量超亿颗,为国产旗舰手机提供关键支撑;5G基站氮化镓功放芯片市场份额国内第一,短报文芯片累计出货量突破900万片;碳化硅功率器件、车用MEMS传感器等产品年供货超千万只。

强化前沿领域科技突破,研发的世界首款类脑互补视觉芯片“天眸芯”登上Nature杂志封面;发布央企首批、电科首个党政军行业大模型“小可”及其配套软硬件平台产品,模型推理效率达国内先进水平;研制电科首套人形机器人,集成5G通讯和共享控制策略的仿生人形机器人技术,为打造面向实际场景的人形机器人打下坚实基础;突破30余项关键技术,形成特征谱线检测分析仪、信号发生器、光波元件分析仪等近20项成果,整体技术水平实现由跟跑到与国际并跑跨越。

中国电科把协同创新作为突破的关键动能,全面体现科技领军企业核心作用。
串珠成链,聚链成群。中国电科充分发挥科技领军企业作用,强化协同开放、务实担当,牵头组建重点领域创新联合体,深化与高校、科研机构、上下游企业等战略合作,形成较为完备的“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创新生态链,推动联合体进一步“扩围”“提质”。目前,中国电科已建成48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研究中心和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总数达57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达5家,技术优势正加速转化为产业优势。携手五省六市协同攻关,建设面向装备、材料、芯片、模组和应用的创新基地,国家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加速推动;积极发挥国家大飞机产业链通信导航“链主”作用,全力支撑国产大飞机、北斗产业化等国家重大工程建设。
发挥企业出题人、答题人、阅卷人作用,围绕集团公司重大工程、重大任务,发挥需求牵引作用,优化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合作机制,采用“揭榜挂帅”等方式,强化与高校在交叉学科的基础研究和创新应用方面合作,突破装备、材料、器件等28项关键核心技术。
中国电科把跨域联合作为突破的核心渠道,全面培育科技转化新优势。
汇智成策,转研为果。中国电科发挥“熠星”服务品牌力量,策划组织第四届中央企业熠星创新创意大赛,承办集成电路赛道,联合中国船舶、中国移动、国家电网等央企,在杭州、无锡、厦门等多地开展路演对接,九条赛道共释放融资需求100余亿元。中国电科共8个项目获奖,34项成果入选“中央企业科技创新成果推荐目录”,2024年实现目录产品销售近30亿元。
五年砥砺奋进,五年硕果盈枝。中国电科用一型型大国重器,生动诠释“国之大者”使命担当;用一次次科技突破,不断书写科技创新主体企业的时代答卷。
新的五年,创新之力势不可挡。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在科技强国征程上书写更加恢弘篇章,中国电科正以昂扬之姿勇攀科技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