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雷锋,一个名字
一种精神,一座丰碑
在中国电科
广大干部职工用不同的方式践行雷锋精神
今天
第62个“学雷锋纪念日”
让我们在全系统寻人启事
寻找电科“锋”哥
让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绽放
更加璀璨的光芒
一滴水只有融进大海才不会干涸
一个人只有把有限的生命
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
才能充分体现自身价值
——雷锋
热血焕新生的“锋”哥
电科太力合肥分公司新兴业务部经理何帅,是中华骨髓库(即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志愿捐献者。2021年接到红十字会打来的电话,告知他的血液信息和一位血液病患者初配成功,问他是否愿意做进一步检测,他毫不犹豫地同意了。在接受了2次全面体检、3次配型后,他与患者的高分子配型成功,完全符合捐献条件。手术当天,何帅躺在手术台上4个小时,捐献完成,当天干细胞就被送往千里以外的湖南。一周后好消息传来,该患者匹配移植成功,何帅挽救了一个年轻的生命!
在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的造血干细胞采集室内,分离机“嗡嗡”运转,屏幕上各种数据闪烁,实时反映血液流出和分离状态……经过5个多小时的顺利采集,14所雷达设计师李治清成功捐献了298毫升造血干细胞混悬液。2024年6月,命运安排了一场不可思议的相遇——李治清与一位素未谋面的血液病患者成功配型。面对这几十万分之一的缘分,他没有丝毫犹豫,当即同意了捐献,这一无私善举将为一位千里之外的陌生血液病患者带去重生的希望。
在中国电科,还有许多热心献血的“锋”哥,他们的故事值得被记录。
坚持无偿献血25年的8所安全保卫与后勤部综合维修班班长谢昱堃,荣获“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
16所珩磨工许珍奇,他是生命的“守护者”,作为安徽省红十字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服务队的一员,17年来,他累计献血123次,获国家无偿献血终生荣誉奖金奖3次。他还经常为市民讲解献血流程,用科学知识消除公众疑虑。
20所导航分所技术工程室仵伟,累计献血92次,相当于10个成年人的全身血量。先后荣获“无偿献血终身荣誉奖”和数次“无偿献血金奖”。
47所王涣累计献血量相当于5个成年人全身血液的总量,这位党龄与献血年限几乎等长的基层党员,用流淌的热血照亮无数次挽救生命的轨迹。
从18周岁开始,电科材料员工李博源就积极参与无偿献血活动,每年至少献血一次,截至目前,已累积献血20余次。
热心公益的“锋”哥
赵英伟是产业基础研究院计量维修部设备维修人员,具备精湛的维修技术和丰富经验。多年来,一直义务为社区医院维修CT、X光机、骨密度仪、病房空调等设备,为保障居民健康贡献了力量。他还和同事们定期为幼儿园等周边学校检修空调、音响等设备,守护孩子们的健康和笑脸;帮助解决厨房设备故障,让每一位孩子按时吃上热气腾腾的饭菜,全年共义务维修20多次。
杜玮是55所一名义诊志愿者,她连续3年在雷锋日期间参加社区组织的义诊活动,累计接诊居民近千人次,受到群众广泛赞誉。在活动现场,她热情帮助重点人群量血压、测血糖,积极向全员宣讲海姆立克急救法,亲自示范并生动演示急救方法,耐心细致讲解急救要点……她表示:“能用自己的专业特长帮助别人,我非常骄傲。未来我也将继续学习提升技能,帮助更多的人。”
在四川大凉山腹地——昭觉县,彝族女孩小花开心地举着手上的新书包,身旁站着的是10所雷达组志愿服务队的年轻人们。这支于2024年4月自发成立的志愿者队伍,经过近一年的时间发展壮大,目前志愿者人数已达22人,团队成员均为正式的注册志愿者,累计开展“助学助农、文化创新、社区服务、环保公益”等志愿服务活动超200小时,受益人群超3000人。
“科技的使命在于思想的传递。”以宁业衍牵头的21所敏捷外骨骼机器人青年团队利用业余时间与市重点学校紧密对接,辅导中学生完成“弯腰搬运外骨骼机器人设计及助力效能分析”课题,获国防科工专项“优秀奖”,对于宁业衍来说,如何发挥专业所长,是他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将科普服务延伸至社区养老中心,将外骨骼机器人融入到智慧养老中,将实验室里前沿的技术化作实实在在的适老化解决方案,是弘扬新时代雷锋精神的科技注脚。
33所志愿服务队队长李克训,多年来始终致力于科普类志愿服务活动,精心策划并组织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将复杂的科学原理以通俗易懂、生动有趣的方式呈现出来。无论是举办科普讲座、开展实验演示,还是组织科普竞赛,他都全身心投入,力求每一场活动都能给参与者带来深刻的科学体验和知识收获,赢得了地方、单位与学校的广泛赞誉。
见义勇为的“锋”哥
2024年6月11日,正值夏季地铁早高峰,陈阔在乘坐北京地铁14号线的上班途中,目睹到一名男子正在对一名女乘客实施猥亵行为,陈阔沉着冷静地录像取证,男子眼见罪行被揭露,企图趁乱逃脱。陈阔牢牢地将女乘客守护在身后,勇敢地站出来与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事后作为目击证人,陈阔积极配合公安机关“猎狼小组”调查,为处理违法嫌疑人提供重要证言,嫌疑人依法被公交分局行政拘留。陈阔同志的见义勇为行为得到民警和受害人的高度赞扬。
电科太极的李洪亮是一名运动爱好者,业余跑步风雨无阻。2023年6月27日,他和往常一样,在南通滨江公园晨跑,突遇一名落水女子,在危急时刻他没有犹豫,迅速翻越栏杆跳入江中,义无返顾地游向落水者,不顾个人安危将落水者救上了岸。“平日里有坚持游泳的习惯,没想到这个习惯竟发挥了关键作用。”他轻描淡写地说。正是他的人性之善、心灵之美、勇气之坚,挽救了一条生命,也挽救了一个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