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所百位党员故事】杨振中:我和“东方红一号”的故事
建党百年历史长河,
涌现无数动人故事。
十所承军工报国使命而生,
经历多少峥嵘岁月。
近期,微视点推出“重温初心·百位党员故事”专栏。用中电天奥(十所)的百位党员故事讲述我们在党的领导下拼搏奋进的历史,分享砥砺前行、自强不息的故事,重温那颗矢志不渝的军工报国初心。
杨振中,83岁
党龄61年
1970年
一首在太空中唱响的《东方红》乐曲
打开了中国通向太空的门
也坚定了杨振中这一生的选择
关于那段燃情岁月
听一听他的故事
我是杨振中,也是“东方红一号”卫星的参研人员。
1938年10月24日,我出生在一个穷困的家庭中,祖父是贫农,父亲是搬运工,母亲做小工,靠着卖苦力维系着全家的生活。在旧社会,家庭的贫困给我的童年蒙上了一层暗淡的灰色,让我至今记忆深刻。1949年解放后,生活条件虽然不能和今天比,但相较儿时的灰色,已经是好了太多。读书,学校提供了助学金,不仅解决了上学的问题,对于我们这些穷困家庭的孩子来说,还解决了吃饭问题,这一切的变化都让我对未来也有了憧憬和想象。在那时,我便立志要超过我的父辈,成为新社会的新生力量,做国家需要的建设人才。
在我看来,所有的变化都是共产党带来的,“听党的话,跟党走”成为了心中所想。为此,1956年3月28日,我自愿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共青团员。1958年考取大学后,我积极要求上进、团结同学、努力学习,入学的第一年便向党组织提交了入党申请书。在1959年12月26日,我所在院系的党支部通过了我的入党申请,我成为了一名共产党员。
时间一转眼就到了毕业季,我们在党的关爱下完成了学业,成为了一名合格的大学毕业生。“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是我们当时每个大学生毕业时的愿望,幸运的是就在1963年,国防部、国防科工委到南京工学院(现在叫东南大学)选录国防科研人才,毕业于无线电系的我被选中,分配到十所(当时是十院十所,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字722部队)。我就这样抓住了党和国家给我的机遇,参军入伍投身到了国防建设的行列中,踏上了实现理想之途。
(1988年2月1日,工作区大门建成,所领导合影)
(中共机电部第十研究所第六次代表大会)
(1984年5月29日,杨振中陪同科委27基地领导同志参观十所研制的新产品并看望某工程参试人员)
1957年10月,苏联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那时还在读中学的我就在心里想:总有一天,我们也能搞,我也要为国争光。1958年5月,毛泽东主席发出了“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的铿锵豪言,届时“两弹一星”的任务上马。1963年8月毕业后,我来到十所参加工作,首先参加的是无线电剂量遥测设备研制任务。无线电剂量遥测设备在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试验中得到了应用,圆满的完成了任务。那时的我也没有想到,自己离梦想那么近了。就在那一年,十所开始接触无线电外测系统应答机的研制工作,1965年8月正式启动研制箭载应答机,1966年12月又承接了东方红一号卫星应答机的研制任务,频段是五公分,任务紧迫,技术难度大,所里及时抽调各研究室有关的科技人员加入研制队伍。我还清楚地记得那是在12月6日,时任所长钟尚清找我谈话,他要调我去负责东方红一号卫星应答机(210机)的研制任务,问问我的想法。一听到这件事,我很兴奋,因为这意味着我将可以实现我的梦想。就这样,我被选中直接加入人造卫星的研制队伍了,我感到非常幸运。但兴奋后涌来的还有不安与担心,因为产品只有技术要求,却没有任何参考样品和资料,我也从来没有搞过这类产品,不知道从何下手。更现实的问题也涌入脑海,所里例行试验条件未到位,关键器材还未落实,但交付产品的时间却非常紧迫。
困难很多、难度很大,留给我们的问题就只有一个——怎么办?
项目开展正值文革期间,社会秩序混乱,科研生产工作遭到严重冲击。钟尚清所长对我们说:“这项任务很重要,担子重、责任大,大家一定要按时完成,要好好干!”我们团队的全体成员表态:“绝不辜负毛主席对我们的信任”。现在想起来,我们团队的11个人都是只有20多岁的年轻人,多的是勇气和无畏。所里还组成了为研制210机服务的保障队伍。可以说整个研制工程得到了所里的大力支持,从研发团队到保障人员,大家为实现一个共同的理想而奋斗。
那就是参与我国前人从未做过的事业,把我国自行研制的人造卫星送上天。
1969年11月26日,我们将正样210机交付给五院卫星设计总体部。1970年4月24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我国成功的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 210机工作正常,我们圆满的完成了任务!1971年3月3日,同样的应答机也应用在我国第二颗人造地球卫星“实践一号”,同样圆满完成了任务。这项工作和我国第一颗返回式卫星“尖兵一号”一起荣获1986年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997年9月12日,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给十所发函,还提到“这颗卫星装备了贵所杨振中同志主持研制的五公分单脉冲应答机(210机),圆满完成了任务,五公分单脉冲应答机的研制者功不可没。”2015年,中央电视台播放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研制历史,我作为当事人也接受了采访。
东方红一号卫星应答机(210机)机载入史册,这是我们十所的荣光,也是我一生中最难忘的事。
编审 | 黄庭柏 编辑 | 郑梦雨